这可能是最适合普通人的投资方式(保姆级教程,建议收藏)
我相信吸取其他人宝贵的经验教训是明智之举,我不相信闭目塞听能梦想成真。——查理·芒格
谈到价值投资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股神巴菲特,但其实对普通人来说巴菲特的投资方法是没法学的(《99%人都不能学巴菲特》),而施洛斯的风格倒是更适合普通投资者。
施洛斯从1955年以10万美元创立了自己的基金管理公司,从公司成立那天起就独自一人研究,直到1973年他的儿子埃德温·施洛斯加入,才变成两个人,并一直保持到公司关闭。他用47年的时间证明了,不需要高大上的华尔街背景、不需要团队、不需要拜访管理层、不需要调研、不需要内幕消息,只需要分析公司公开发布的财务报告,只买便宜的并长期坚持,依靠雷打不动的铁律,就可以封神。
施洛斯追求轻松自如,不喜欢有太大压力,为此他刻意保持自己的基金规模稳定,不发展壮大,保持小而美。
施洛斯管理基金的工作时间一般是上午9:30到下午4:30,只是在纽交所交易结束后多工作半小时。
他说:彼得·林奇走访数千家公司,他选的股票非常出色,但是我不会像他那样在全国各地奔波拜访管理层,这个我做不来,太消耗精力了,我可能干几年就干不下去了,也可能会累死。我希望活到一百岁,不想那么累。
施洛斯牢记恩师格雷厄姆的教诲:买股票要像买菜一样买,不能像买香水那么买。在股票市场淘了一辈子便宜货。
施洛斯以净资产作为衡量标准,他认为这样做可以回避下跌风险,不至于遭受太大的损失。如:股价为10元,每股净资产有15元,这样的股票很安全。
过去,寻找股价为净资产一半的公司;
后来,这种股票没有了,就找股价是净资产三分之二的;
现在,找的是股价等于净资产的。
除非是真实情况或者有经济特权,几乎不会以高于资产价值的价格买入股票。
这是施洛斯的原则,绝对不会违反。
最好买在过去几年的低点附近。一只股票从125的高点跌到60,你可能就动心了,可3年前它的股价是20,这说明股价现在还是有些脆弱。
施洛斯特别喜欢跳空下跌的股票,也就是如断崖般直线下跌的股票。如果发现股票创了两年或三年的新低,那就更好了。
锁定这些股票后,开始仔细阅读公司年报,包括报表的附注,确保没有大量的表外负债。还有公司的委托书、价值线以及季报。了解公司的背景、重点是管理层的名声。他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名声不好的管理层,通常比较自私,只顾自己,不管股东,因此要远离管理层名声不好的公司。公司的管理层不一定要多聪明,但一定要诚实。
经过二次筛选之后,入选的股票就更少了,对这些剩下的股票再做以下分析:
展开全文
股价为什么被打压?
价格低于净资产吗?
净资产中是否包含商誉?
过去10年股票的最高和最低价是多少?
是否有现金流?
是否有净利润?
过去10年的表现怎么样?
负债水平如何?
所在行业如何?
利润率如何?
竞争对手的状况怎么样?
是否不如竞争对手?
下跌风险如何?
上涨潜力如何?
内部人持有多少股票?
基于以上因素,可能还会考虑其他一些方面,如果数字看起来令人满意,就会初步建仓。
在发现值得买入的股票后,一般来说,一只股票占总资金5%的仓位就可以了,如果确实非常看好,可能会增加到10-12%。
具体买入时会分批买入:第一次买入时最少要投入这只股票计划仓位的50%。特别看好,价格也合适的最好投入70%。有时候,如果觉得价格不是太便宜,少买一点,可能只买计划仓位的10%。
施洛斯喜欢拥有多支股票,他差不多有100家公司。虽然巴菲特和他说,分散投资是因为无知。但施洛斯告诉巴菲特说:他不知道怎么预测公司的盈利,对他而言,分散是对不确定性的保护。另外他买的股票都是二线公司,现在不知道哪些会好起来,但是将来说不定什么时候,这里有些公司会好起来,所以买入100多家。
施洛斯认为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卖出最好,不过他觉得一只股票最好能赚50%的利润,基本上一只股票50买的,涨到100了,就比较脆弱了,他可能会卖出,因为已经翻倍了。不过,他是分批卖出,他可能会在85卖出一部分,具体要看持有了多长时间。他的持股周期一般在三年左右,不频繁买卖。
当然这只股票可能会涨到200,他也遇到过这种情况,不过他对这种错误不太在乎。他很清楚他的这种方法赚不到大钱,但是很安稳,他坚信只要不亏损,时间和复利可以带来很好的回报。
以上内容来自《施洛斯文集》,如需本书电子版,请移步《投资界的曾子》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