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命升官、平调降职,古代是这么表达官职的变化
出:指出任。如:出始安太守、领军将军。(《宋书》)即出任始安郡太守和领军将军。
8、转
转:指调动官职,相当于“转任”、“改任”。如:以军功稍迁太尉从事中郎,转咨议参军。(《魏书·裴延俊传》)“转咨议参军”,即转任咨议参军。
9、移
移:本义为“移动”,引申为“调任”、“改任”。如:永贞元年,愈自阳山移江陵法曹参军。(韩愈《河南府同官记》)“移江陵法曹参军”,即调任江陵法曹参军。
10、调
调:调动、调迁。如:(爰盎)调为陇西都尉,仁爱士卒,士卒皆争为死。(《汉书·爰盎传》)“调为陇西都尉”,即被调去做陇西都尉。
11、任
任:委任、任命。如:孝文即位,盎兄任盎为郎中。(同10)“任盎为郎中”,即任命爰盎为郎中。
12、徙
徙:调动官职。如:武为代王,四年徙为淮阳王。(《汉书·梁孝王刘武传》)“徙为淮阳王”,即调去做淮阳王。
13、命
命:任命。如:元帝初镇下邳,又复命为参军。(《晋书·孝友传》)“命为参军”,即任命(彦含)担任参军。
14、历
历:先后担任各种官职。如:迁黄门侍郎、本州大中正,历散骑常侍、大司农。(同13)“历散骑常侍、大司农”,即先后担任散骑常侍、大司农。
15、加
加:担任。如:夫子加齐之卿相,得行道焉,虽由此霸工,不异矣。(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)“加齐之卿相”,就是担任齐国的卿相。
16、出补
出补:出任官职。如:东海王越以为太傅参军,出补闿阳令。(同13)“出补闿阳令”,即出任阁阳县令。
17、以为
以为:是“以之为”的省略式,即“以”后省略了宾语“之”(指代的对象在前文中出现过),因此,“以为”就是“以(把)……为(作为)”,相当于说“任命……担任”。如:东海王以为太傅参军。(同13)“以为太傅参军”,就是任命(彦含)担任太傅参军。
18、谪
谪:降职或被流放。如:庆历四年春,滕子京谪守巴陵郡。(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)“谪守巴陵郡”,就是被降职为巴陵郡太守。
19、罢
罢:解除、免去。如:窦太后大怒,乃罢逐赵绾、王臧等。(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)“罢逐赵绾、王臧等”,就是免去了赵绾、王臧等人的职务,并驱逐他们。
20、贬
贬:降职。如:遇用事者得罪,例出为刺史,未至,又例贬永州司马。(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)“贬永州司马”,就是降职为永州司马。
21、黜
黜:贬降、罢退。如:元和十四年春,余以言事得罪,黜为潮州刺史。(韩愈《黄陵庙碑》)“黜为潮州刺史”,就是被贬降为潮州刺史。
22、左迁
左迁:如前所述,“左”和“迁”为同义复用,指降职。如:过洞庭,上湘江,非有罪左迁者罕至。(柳宗元《送李渭赴京师序》)“左迁者”,就是被降职的官吏。
23、左除
左除:“左”和“除”为同义复用,指降职。如:帝怒,乃罢贽宰相,左除滂等官。(《新唐书·裴延龄传》)“左除滂等官”,就是降低(张)滂等官的职务。
24、贬黜
贬黜:“贬”和“黜”为同义复用,指降职或免去官位。如:大者抵死徙,其余至贬黜。(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)。“贬黜”,即被降职。
25、贬谪
贬谪:“贬”和“谪”为同义复用,指降职或被流放。如:(郑虔)由是贬谪十余年,方从调选,授广文馆博士。(封演《封氏闻见记·赞成》)“贬滴十余年”,即被流放十余年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